•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正文
  • 信息索引号014370213/2012-00120
  • 生成日期0000-00-00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统计局
  • 公开形式网站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期长期有效
  • 组配统计公报
  • 主题
  • 体裁
  • 内容概述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响水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响水”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好中求快、能快则快,大力实施“以工强县、沿海开发、城镇崛起、创新驱动、生态立县”五大战略,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市领先、总量全省进位、均量苏北一流”的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7%。全县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达到31697元,比同期净增加7136元。从统计数据看,我县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0亿元,同比增长3.4% ;第二产业增加值79.62亿元,同比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49.04亿元,同比增长13.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1.848.030.2调整到20.249.430.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接近百分之五十,产业结构排序呈二三一,我县国民经济向工业化又迈进了一大步,工业经济成为主体经济进一步凸显。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46.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达18.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0%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50亿元,同比增长13.4%。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1万公顷,总产量达到50.54万吨,同比增长3.2%;棉花播种面积0.5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5万公顷,总产量达0.70万吨,同比下降1.1%;油料种植面积0.8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9万公顷,总产量达2.35万吨,同比增长1.3%;肉类总产量达46864万吨,同比增长11.6%;水产品总产量达5.6万吨,同比增长4.1%;新植林木477万株、成片林4.37万亩,森林覆盖率1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按照高效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外向化思路,坚持以一户一棚为抓手,以设施栽培、规模畜牧、特色水产为重点,加快县级万亩示范区、镇级千亩示范片、村级百亩示范方建设,326省道高效农业示范带基本建成,2011年全县亩收入3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比重达40%。二是大力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大力兴办农业龙头企业,福建超大、南京桂花鸭、泰国正大、上海中大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响水。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解决农民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全县农业龙头企业7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2个,运河镇顺丰蔬菜合作社党总支去年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称号的农民合作组织。三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高效农业的主攻方向,围绕菊花、浅水藕、牛蒡、芡实、桂花鸭、草鸡等基础较好的特色产品,加快建设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全县共创建省级以上品牌农产品42个,加乐牌浅水藕等4个产品还被评为江苏省名牌农产品,黑大麦等5个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有了较大提升。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6.2万千瓦,同比增长8%,全县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66万吨,同比下降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1.03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增长19.8%。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42.5%提升到44.1%,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全县工业用电量达15.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0%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年销售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16.42亿元,同比增长36.4%;实现生产、销售同步较快增长,规模工业产销率达98.6%;实现利税总额36.05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6.75亿元,同比增长39.9%。截止2011年全县共有省级名牌产品4个、市级名牌产品14个,其中当年新增名牌产品省级1个、市级6个;省级著名商标6个。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增长7.0%。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33亿元,同比增长1.7%,承建施工面积154.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竣工面积76.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70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工业投资100.01亿元,同比增长24.7%,服务业投资18.01亿元,同比增长30.0%。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77亿元,同比增长12.0%全县共实施项目186个,计划总投资518.44亿元,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5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5个。大力发展新特产业,深入实施新特产业倍增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在三个园区规划设立10个新特产业“区中园”,形成“三区十园”的产业格局,落实“四有三聚”要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领军企业带动、金融支持和人才支撑,加快发展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和新特产业。造船、能源、环保化工三大产业初具规模,继20087月苏北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建成下水后,近年来共建成下水万吨级船舶54条;陈家港火电厂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一台已并网发电,陆上风电13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金宇太阳能光伏电站10兆瓦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环保化工产业形成了盐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三条产业链,成为全县第一个百亿级产业。冶金产业龙头企业德龙镍业一期竣工投产、二期正在加快建设,投资10亿元的华拓镍铁合金、40亿元的成日钢铁等产业链项目竣工投产;再生纸产业投资57亿元的隆亨纸业、40亿元的富星纸业正在加快建设,全部竣工后产能将达到350万吨,我县将成为苏北最大的再生纸基地;以中建材投资10亿元的中联水泥项目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以荣生电子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等新特产业正在快速崛起;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发展层次不断提高,成为江苏最大的色纺纱基地、轴承座产业之都。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按照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的理念,大力实施“城镇崛起”战略,加快推进县城和陈家港港城建设,以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一是围绕彰显特色加快县城建设。县城建设围绕“苏北沿海、沿灌河具有水绿滨河特色的宜居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定位加快推进,2009年基本实现“一年拉框架、二年大开发、三年变新貌”目标,高起点修编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累计实施拆迁40多万平方米,新建框架道路40公里,“1112横”道路网络已经形成,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实现五年“翻一番”;相继建成体育馆、老干部活动中心、裕廊大桥、灌江国际大酒店、亚邦国际大酒店、污水处理厂、管道燃气等一批重点项目,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响水湖城市公园、四排河景观带、大寨河景观带等项目基本竣工,县城水绿特色进一步彰显。二是围绕完善功能加快港城建设。陈家港是全市沿海开发的重要节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快完善功能、快彰显特色”的思路,加快推进陈家港港城建设。由上海同济大学编制的港城总体规划已经完成,人民路改造、港城森林公园、伏堆河疏浚等重点工程已经竣工,以商务休闲功能为主的绿岛小夜曲一期16幢仿明清建筑全部建成,佳都国际大酒店和海天大酒店主体工程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内外部装饰,宏锦商务大厦已进场施工,港城3平方公里核心区框架全面拉开,港城服务沿海开发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围绕改变面貌加快镇村建设。按照“上水平、创特色、塑形象”目标,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以城乡统筹发展“一规带五规”要求,做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启动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五个一体化”。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认真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新建了37.6公里的通海大道,改造了25.5公里204国道响水段一级公路、30公里的响陈线二级公路;国华火电2万吨煤码头、大件码头、宏铭2万吨舾装码头建成投运,小蟒牛作业区22万吨级公用码头正在加快建设、疏港公路港电大道建成通车,2万吨级灌河航道治理工程基本竣工。全年完成客运量783.2万人。港口吞吐量802万吨。全县等级公路里程15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公里。

邮电通讯业务发展迅速。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50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21亿元,同比下降12.5%,邮电业务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3.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8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15万户,互联网用户4.15万户。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245.9部,比上年减少17.7部,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45.4台,比上年增加14.2台。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受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0亿元,同比增长17.9%时代超市、苏宁电器等知名连锁企业落户响水,温州商贸城、百汇购物广场等正在加快推进。四星级灌江国际大酒店、三星级亚邦国际大酒店已经建成投运,华阳国际大酒店正在进行内外装修。

三外运行增势强劲。对外贸易日益活跃,全年进出口总额4.39亿美元,同比增长16.0%,其中出口总额3.34亿美元,同比增长16.8%;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3.89亿元,同比增长73.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01亿元,同比增长57.5%;实现一般预算支出26.24亿元,同比增长42.1%。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保障力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2%。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为58478万元、42894万元、35239万元,分别增长7.7%43.9%49.3%。上划中央收入72982万元,增长19.0%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存款余额较大提高,金融放贷仍较谨慎。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72亿元,比年初增加17.31亿元,同比增长22.7%。分项目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43亿元,比年初增加6.65亿元,同比增长14.9%。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6.58亿元,比年初增加11.37亿元,同比增长17.4%。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418万元,同比增长3.4%。其中财产险收入3623万元,同比增长18.0%,人寿险收入7795万元,同比下降-2.3%。赔付额3847万元,同比增长91.2%。其中财产险2201万元, 同比增长18.0%,人寿险1646万元,同比增长1019.7%

八、社会事业

“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336件,授权专利48件。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0所,在校生2.30万人;小学58所,在校生3.34万人。各级各类幼儿园19所,在园儿童2.82万人。素质教育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实小南校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文化、体育、计划生育、卫生事业得到发展。大大力推进文化繁荣,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6%。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卫生基础条件不断改善。46.41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26,病床1340张,卫生工作人员14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12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全县年末人口61.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4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3.71‰,比上年下降3.39个千分点;死亡率9.98‰,比上年上升1.5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73‰,比上年下降4.93个千分点。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007元,同比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2元,同比增长17.5%;人均消费性支出12881元,同比增长26.4%;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6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8673元,增长19.2%;生活消费支出5335元,同比增长29.6%;人均住房面积33.0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0万人,净增0.1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51万人,净增0.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58万人。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个,床位250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发放22703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等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部分指标数值为初步核算数,最终数以《响水统计年鉴-2011》公布数字为准。